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四梁八柱”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阅读量:
一、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关系的认知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党的十九大对开创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部 署,也是党中央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新要求。因为,相对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只是组成部分,只是平台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队伍,为 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并列的提法值得重视。这里的“职业教育”,指职业学校教育。这里的“培训”,主要指对劳动者开展技 术业务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训练活动的职业培训。把我国职业教育定位为与“职业培训”相区别的“职业 学校教育”,明确两者具有同异兼具特点是必要和重要的。 两者相同之处主要表现为:都要以就业为导向,都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目标;都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 统的重要环节。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性质不同。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属于非学历 的技能培养;二是功能不同。职业学校教育兼具准职业人培养功能和专业深造功能; 职业培训则兼具受训者就业功能和技 能提升功能;三是对象身份不同。职业学校教育对象主要是校内学习者——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学生;职业培训主要对象 是校外劳动者——愿意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学员;四是双证书要求不同。职业学校 教育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具,职业培训没有双证书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五是学习制 度不同。职业学校教育的时间是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时间碎片化的长短期不一的培训。 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之间,既有亦此亦彼的模糊地带,也有非此即彼的本质区别,“是两个不同的体 系, 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管理主体、功能和发展道路。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德国如此,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也大 体如此”1。 二、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四梁八柱”的调整 “四梁八柱”是种架构性比喻。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四梁八柱”应该根据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而有所调整。建议至少应当考 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种类型的并存。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两条不同的办学路径: 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坚持以学历为特色,以升学为导向,培养学历人才。3+2大专,3+4本科的学制安排与普通高校的学历 教育、升学导向办学一模一样;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坚持以技能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和 双证书制度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两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院校必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坚持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特 色,为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四个积极性的调动。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体主要有三个: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 系,市场应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发挥根本性作用,培养主体应发挥关键性作用。只有市场、政府、培养主体三者协 同发力,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才能完善。从培养主体的角度看,应当具备并长期保持四个积极性:院校开展教育和培训 的积极性、企业合作培养的积极性、教师工学一体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工学一体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院校喜欢培养学历型人才。有档次、较体面,利升格,普遍存在缺乏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性问题,尤其对职业培训不 屑一顾。此习不改,长此以往,体系欲完善,似欲人登天。 企业是用人单位,学校是育人单位。学校注重社会效益,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学校不是培养技能人才最理想的的场所, 企业才是。企业若是不与学校合作,学校很难培养出市场欢迎的技能人才。那么,如果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技能人 才的积极性,便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专业教师并不少,但普遍是中看不中用——没有教给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本事,很难让学生毕业之后解决生存问 题。教师必须转型为工学一体教师,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因此,调动广大教师工学一体教学的积极性是完善职业教育和 职业培训体系的“瓶颈”。 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学生、学员多是中考、高考的失败者,进入院校,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调动学习者的学习 积极性,是每个学校办学的常态化难题。 这四个积极性表面隐软,实为“定海神柱”。不千方百计调动上述四个积极性,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很难完善。 (三)八项内涵的建设。 在坚持一个正确的办学方向,调动四个积极性的同时,建议从8个方面开展体系的内涵建设: 一是校企合作。基本要求是:实行校企双制办学。其“双制”指:招生即招工培养制度与招工即招生培养制度并举;院校育人 机制与企业育人机制结合。 二是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是:院校的专业建设按专业设置、专业发展、专业调整三个阶段及其相关要求实施;职业(工 种)培训按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和地方(行业)特色职业培训包执行。 三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执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制度。 四是师资培养。基本要求是:按一体化教师标准培养工学一体化教师。 五是内部治理。基本要求是:重点抓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教学教研制度、人事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行政后勤服务 等工作。 六是信息服务。基本要求一要构建新一代网络教学环境;二要运用人工智能改造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 体系、院校治理模式;三要鼓励学生、学员用手机上课。 七是技能竞赛。基本要求是:一要把技能竞赛视为学校一项新职能;二要建立健全技能节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 加的技能竞赛;三要每个专业设一个有学校资金支持的技能社团;四要积极参与各类各级技能大赛;五要改进课程开发 方法。在部分合适的课程开发中,吸纳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技术标准,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技能学生。 八是质量评价。基本要求是:按一体化学习活动、一体化学习任务、一体化课程、一体化专业四个层次的相关指标开展教 学质量评价。 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议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宜就体系谈体系,应该充分关注其相关性。从人社部近几年的实践看,该部技工教育和培 训体系建设已经把教育、培训、评价、就业、竞赛、激励、宣传联系起来,建立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 业创业服务、技能竞赛、表彰激励、宣传引导七个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以技工教育、职业培训、 技能评价、就业创业服务、技能竞赛、表彰激励、宣传引导七个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联通联动特点的运行体系。实践 证明,这样的体系既具中国特色,又切实有效,属于利党、利国、利民的改革创新和制度供给,是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 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最好例证,应大力发展以技能为导向的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